南宋至今的世系探讨小结 r1FE$R~C=
Q:~w;I
所谓“南宋至今的世系探讨小结”,当然是指“从南宋至我自己”为止的世系探讨小结,确切地说,就是从“象洞十四祖”之一的锺理公(黄帝106世/气公44世,生于公元1062年,北宋时人)到我自己(生于公元1950年)之间共888年的世系探讨小结。 oQDOwM,
从2010年开始,我发现家藏族谱的世系有严重问题,就是“一世祖锺气公”到“九十二世祖锺理公”之间的平均代距只有14年!而“宋元两朝”又有严重漏代的问题!就是说,这两个情况都说明,平均代距完全不符合人类的生育规律!! skcMGEB
据钟氏宗亲网文章《研究我钟氏家族历史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实际》末尾所附的“资料来源”称:“福建武平锺志良宗亲来信,他们调查了10多姓1000多传承世辈,各姓氏的平均代龄在26至34年之间,以平均代距30年左右为最多。”因为它既符合了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的规律,也符合人类的生育规律,所以 “平均代距大约为30年左右”便成为我探讨世系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。 UBRMV
s
据网上文章介绍:在隋唐之前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,官方垄断的世家大族修谱之风就很兴盛,以作为门弟、选官、继承、婚配的依据;但是经过唐末和五代十国战乱之后,门阀世族被破除而不复存在,世家大族的族谱大都散佚无存。宋代开始,一种由士大夫书写的体例规范的私家族谱(即欧阳修和苏洵所创造的“欧苏谱例”)因为适应了社会的需要,开始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,且修谱之风南方盛于北方;但是,由于紧随其后的大规模的元朝灭金灭宋的战争,以及元人严厉的禁谱毁谱,又使这些谱牒被焚之一炬。清人锺丕谟先生说“旧谱遭元季之乱,留存者仅仅百之一二”! 到了明朝中叶的1536年,嘉靖皇帝允许民间建祠堂,各地祠堂乘风兴起,宗族活动随之盛行,从而催生了民间联宗修谱的热潮,民间修谱活动自然如野火春风,所以,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各姓族谱大多为明清民国时所编修。由于民间编修的族谱不受朝廷监管,民谱中就出现了许多的攀附望族、随意上溯,附会嫁接、乱认先祖,世系混乱、真假难分等诸多弊端,并流传后世! kXC.rgal
对北宋之前的世系,除了网上文章外,还发行了几本专门著作做了介绍,例如, “粤东三老”(即广东兴梅地区的锺用渣、锺泽民、锺汀剑)1999年出版的《锺氏渊源校正本》、锺蔚伦2000年出版的《锺姓史话》、陈瑞松2003年出版的《锺姓通谱》、锺春林2006年和2010年出版的《锺姓源流史》、锺敬和2012出版的《锺史文选》 等。但是,他们几乎都只是介绍到北宋末年为止,对南宋之后的世系几乎没有涉及 或者简要地涉及 或者错误的涉及!显然,对北宋之前的世系我可以择优地采信他们的研究成果,而对南宋之后存在的世系问题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!这就是我把世系研究的重点放在南宋之后的原因。 Snt=Hil`
下面,我简要介绍自己如何用“逆向考证法”,从自己开始逆向考证到北宋的世系。 GtO5,d_
当然,考证过程是不轻松的,首先,要确定没有争议的世系是否正确,然后再探讨那些有争议的世系应该采信哪一家的族谱更为合理。对这些探讨,我有多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其中的考证过程,如《提龄公与“三文公(文振、文亮、文康)”之间关系的探讨》、《谁是广东铁炉坝锺姓开基祖?》、《文亮公是哪一个朝代的人呢?》、《“理至文亮共九代”的再说明》、《“提龄至文亮共四代”的补充说明》、《文振公是哪个祖先的二世子?》、《对广东兴宁文亮应乾脉系的探讨分析》等,本文叫《南宋至今的世系探讨小结》,就是对前面几篇文章的归纳。 yT&